Thursday, June 28, 2007

關於期末考

各位同學

下面貼了兩篇同學寫的分析,貼上來是因為兩篇中都有好的和不好的參考點,7月7日要考試的同學請特別注意幾點:

1.寫分析文章時請注意「不要」以第一人稱敘述,像是「我看了很感動」等等應該要避免,比較好的方式是家瑜那樣用第三人稱客觀敘述的寫法,其中最後一段的「我們」可以用「觀眾」代替。
2.分析與感想應該兼具,這兩篇都有做到。大部分的同學都只有寫「感想」,這個部分每個人看完的感覺與詮釋可能不一樣,例如有些同學覺得他們「很可憐」,有些則覺得他們雖然辛苦但是「很快樂」,這個部分可以自由發揮,盡量寫沒關係;但是有些「客觀事實」也需要書寫並分析討論,例如「在6分鐘中描繪這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」(但可能並非在一天就拍完,只是剪接時以「一天」為架構)、「紀錄片」、「完全沒有一般紀錄片中的訪談形式」、「大量運用特寫」、「聲音的運用」、「影片結束於兩人回家逐漸遠去的背影,但最後導演卻加上了影像的蒙太奇回顧這一整天,是為了要...」等等,如果能運用電影理論去談更好,比如說「觀察式的紀錄片」、「比較接近真實電影或直接電影」、「導演與攝影機介入的程度」...
3.最好能就「形式」與「內容」兩個方面去談任何一部影片,這是一部紀錄片,所以「內容」部分應該是導演想表達的議題與傳遞的意念,以及看事情的角度。另外陳瑞卿同學猜的沒錯,這是在中南美洲。
4.注意分段與錯別字,最好能有開頭陳述、有結論,每個論點分段,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。
5.盡量不要用問句,可以用類似「導演試圖以同情的態度...」的寫法 ,但是家瑜這句「片段的表演回顧,開心的,狼狽的伴隨著淡淡哀傷的音樂,最後烈日下的他們走向鏡頭,你看到了嗎?」這種帶著一點控訴意味、反問觀眾的問句則沒有問題。


目前想到的是這樣,有遺漏的之後會再補充。

1 Comments:

Blogger Martine said...

原來是要這樣寫呀...呵,慢一拍

很佩服導演用短短幾分鐘,
以沒有任何對白、人物互動的方式敘述一個看似簡單的小故事,卻藏有更深一層的涵義。
我當時看了真是五味雜陳,有種想哭的衝動
這樣的場景不知在台灣是否上演過或正在上演著,看得當中有種「我們都太幸福了」之慨。
(印象中好像有個電視廣告似乎也採用這樣的拍攝手法)

忘記跟老師說聲謝謝。
謝謝老師這學期認真的指導,對同學用心的心,還有最後一堂的海報。
我現在都抱著它睡覺唷
說笑的,會被壓扁啦

可以跟老師學習這堂課,真的很開心。
有緣再見囉。

6/29/2007 2:08 pm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