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February 27, 2008

電影預告:《流浪神狗人》



榮獲柏林影展 「每日鏡報最佳影片」

◆入圍柏林影展青年論壇正式競賽單元
◆入圍瑞士佛瑞堡影展正式競賽單元
◆香港國際電影節
◆入圍香港亞洲電影大賞「最佳男主角」(高捷)
◆入圍第44屆金馬獎「最佳編劇」、「最佳剪接」、「最佳美術」
◆釜山影展「新潮流」正式競賽片
◆ 溫哥華影展

328


導演:陳芯宜
演員:蘇慧倫、張翰、高捷、張洋洋


名人推薦:
★ 今年最好看的亞洲電影! ——《4月3週又2天》坎城金棕櫚導演 克里斯汀穆基
★ 一部宣告台灣新銳「膽識」與「創意」皆未衰竭的野心之作。光怪陸離的情節,宛如倒吃甘蔗,愈到後面愈精彩。高捷洗盡鉛華的演技,可圈可點。 —— 資深影評人 聞天祥
★《流浪神狗人》兼具Kuso趣味的傳奇,以及極盡媚惑本色的美術拼貼,更複雜更多元的處理手法,讓每一回的神明奇觀都有了耐人尋思的視覺震撼。 —— 資深影評人 藍祖蔚
★《流浪神狗人》感動了我,它樸實的呈現了台灣的善性力量,讓我在影片裡看到提升和希望。我覺得最好的藝術品,都應該有這種作用。 —— 知名作家 袁瓊瓊
★ 太神奇了,這幾年來從沒有看過這麼好看的台灣電影,尤其是在柏林看,更感動。 —— 旅德作家 陳玉慧

電影官方部落格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godmandog328
購票資訊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godmandog328&article_id=7158499&is_shared=1

Tuesday, February 26, 2008

96學年度第二學期「電影原理」課程大綱

以下為預定之課程進度,將視實際情況有所更動調整。

第 一 週 課程解說、課程要求
第 二 週 認識電影
第 三 週 影像的構成
第 四 週 影像的三度空間
第 五 週 影像的語言
第 六 週 聲音
第 七 週 剪輯
第 八 週 戲劇
第 九 週 期中考試/報告
第 十 週 電影製作實務
第十一週 電影導演
第十二週 電影製片
第十三週 電影編劇
第十四週 編劇實作
第十五週 分鏡實作
第十六週 電影表演
第十七週 電影攝影實務
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/報告

Monday, February 25, 2008

期中考範例4

王鐙儀
(書包裡的秘密)

影片用倒敘回溯的方式,由受訪者(學生)親自口述著回憶著家庭的崩潰。
黑白的畫面,暗示著失血般無力又痛苦的過去。
手繪的人物圖像,使這般回憶宛如殘酷的黑色童話般,沒有美滿的家庭,少了如夢似幻的公主與王子,有的只有逐漸崩離的巢:哭泣的人偶,猙獰充滿恐懼的神情,顛覆了家庭的童話。除了繪畫式的圖像外,回憶中也穿插了真人再重演的片段,更具體的強調出現實。被弟弟劃破的手腕上,血液汩汩流向漆黑的排水孔,象徵著口述者悲觀又未知的人生。陽光被濃密的枝葉所遮蔽,從隙縫中微弱的灑下絲絲光束,卻無法照亮女學生內心的黑暗幽谷。
片末回到現在,受訪的女學生並未露臉,鏡頭俯角拍攝著,雖然無法向觀眾展現表情,但一雙手隨著回應著訪問者,時而扭動,時而轉圈,時而遲疑似的停頓著指間的動作(此點印證了佛洛依德的看法,他認為手部能反應主人的內心狀態),能感受她對生命的掙扎,這點也是我較喜歡的。

期中考範例3

吳珮筠
(書包裡的秘密)

1.用繪圖方式表現,全片以黑白色系為主,唯一較印象深刻的顏色是紅色,用粉彩畫的方式去呈現鮮紅的顏色。
2.大多數的圖畫是用鉛筆素描繪成,再搭配演出來的真實場景。
3.每一個畫面不會停太久,前面演出來的片段都是一閃即過,只拍描述的重點,例如:弟弟拿刀、爸爸賭博、姊姊流血的畫面。
4.前半段是以紀錄片主角敘述為主,後半段則是訪問女主角,敘述者換成老師。無論是訪問者還是受訪者皆是第一人稱主觀敘事。
5.整個紀錄片配合錄音的方式,用一張張的素描和真人演出片段表現,最開始與中間以電視機關掉的畫面作區隔,連接後來的訪談。

以上是我對這部片較有印象的部分,因故事中主角的遭遇非常悲慘,整部片幾乎成了黑白片,較有色彩的顏色竟是血的顏色,在色彩呈現方面我覺得十分妥當。很多地方以素描表現,配合黑白的求學生涯真的很適合。畫面的安排都很貼切,明滅不定的拍攝手法都有傳達出該有的感覺與突顯重點。

期中考範例2

王鐙儀
(我在偷看你在不在偷看我在偷看你)

一個男人機械式的工作著,右手拿著印章,時間不停流逝,戴著厚重的護目鏡也意味著他對這份工作的視而不見,就算紙沒了,他的右手還是繼續的勞動著。
時間到了,下班。頭頂上懸浮著的雙腿是上位者的高高在上和遙不可及。外頭的世界扭曲傾斜著,停止轉動的摩天輪宛如廢墟,僵化的人生廢墟。
男人坐下,椅子的對面坐著穿著俗麗的女人。巨大廣告看板的男模是男人的理想,對性權力的自我投射。男人妄想著破壞現有的社會秩序,而女人則希冀愛情。
影片融入歌舞、劇情於一爐,實驗性十足。長著豬鼻子的人們象徵著僵硬體制將人們畜化。影片中唯一擁有正常鼻子的,只有天才愛因斯坦,意味著唯有天才和能打破現狀的發現,才能擁有身為人的真實自我。

期中考範例1

賴冠臻
(我在偷看你在不在偷看我在偷看你)

"神的右手",顧名思義即"耶穌基督的右手"。劇中街景街道扭曲,所有人類皆為"豬"有豬鼻,我認為導演所要表達的是"凡人"皆為無知愚蠢,就像豬一樣,街景、街道扭曲代表著這個現實世界中的社會真實面,現實社會罪惡事件不斷增加,所以影片中的街景才會扭曲斜歪,原因在諷刺這個真實世界的人類。
神的右手,是本片的重點,無論是歌詞、演員,皆在宣揚神的右手之偉大之類等等的。劇中唯一出現較真實的畫面就是"愛因斯坦"的臉,我覺得他具有兩種意義。1.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,這個世界有男就有女,有好就有壞,所以才更需要神的存在,更需要信仰;2.愛因斯坦他影片中的海報被撕毀,或許導演不認同他的理論,只相信"神的右手"之理論,神能判裁一切等。
結合動畫部分,是想有個人風格,及真實影像不能呈現之部分,因為有許多扭曲和不真實的背景,都需要動畫來呈現導演的立場。片中歌詞一再提到"淫具、陰唇、手淫"之類字眼,皆在表達人類所有的行為,皆為神所不悅,但是當中又提到"神可以令女人當街裸體"之類的等,也是導演要表達神的偉大,不能失去信仰,而這個世界是神所主宰的,"家中止能有神的裝飾品",這句歌詞就非常明顯表達了導演的立場。片中女主角有一幕與豬鼻子人類在磨鼻子,我想他們應該是在交配,香水瓶代表子宮,子宮代表孕育萬物的人類,神能令人喜悅、繁殖,是女主角在神允許之下進行,所以整部片就是"神的右手",為出發點來表達神之偉大,但同時也反諷現實中的人類並不完美且無知,需要信仰來約束一切。神的右手,就是基督,搞不好製片人信基督教,要導演拍一部宣教片,但導演卻拍成一般大眾看不懂的影片,而造成一種獨特風格,更令人省思。

Sunday, February 24, 2008

聯航93與勇氣航班範例2

胡家華

《911事件─勇氣航班》是一部由Discovery頻道所拍攝的紀錄片。內容所指的是在911事件當天遭到劫持的四架飛機中,有一架聯合航空93號班機,因為乘客及空服人員奮力反擊,飛機最後墜毀在賓州郊區,機上人員全數罹難,但也因此沒有造成任何建築物和地面人員更大的傷亡。
和一班紀實片不同的是這部紀錄片,利用演員重演的方式還原現場,在經過安排的場景,真實的飛機艙內拍攝,自然的燈光,加上手持攝影機不停地搖晃,從劫機犯開始行動,包括有人被殺害,乘客打電話到地面求救,進而得知飛機撞上世貿中心的消息,發現這並不是單純的劫機,到最後大家準備反抗....等,本紀錄片將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都重演了一遍,並且取材於真實,配合當天實際留下的錄音留言,影片中不時地穿插親友訪談,將焦點放在這40位英勇的男女身上,結合了真實紀錄與模擬場面。觀眾就像身臨其境一樣。
從親友訪談中,不難得知這些罹難者的背景、家庭、工作、個性、專長....等,其中有許多的人物特寫鏡頭,透過家屬親友依照對罹難者的瞭解,去做出來的推測,回憶當時通話的內容,以及在通話中得知飛機上的情形,去模擬當下每個人可能會做出的反應,例如禱告、準備武器反抗....等等,用這些資訊一點一滴的拼湊出當時的形象。
而電影《聯航93》和《911事件─勇氣航班》所講述的是同樣的內容,屬於一種紀錄劇情片,同樣用演員重演的方式,來表現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或事件,使用拍攝紀錄片的手法,但是沒有真實的證據,或現實生活中的因素。這部電影與前者紀錄片不同的是,它並沒有將重點一一擺在這40名男女的背景上,反而看似平實的紀錄事件,而只是把當時飛機上發生的事件,靠訪談得來的資訊、當時留下的證據,撰寫劇本演出,也不刻意塑造這些人的英雄形象,或是醜化恐怖份子,擺脫一般拍攝劇情片的方式,只是巨細靡遺地描繪事件發生的經過,像是機組人員閒聊的對話、劫機犯的等待時機時緊張對話、空服員問候乘客需要、或是乘客之間的交談....等等,以及打鬥的場面、有人被刺傷躺在地上掙扎、乘客竊竊私語之類的,以及很多小細節,實際上是杜撰的台詞、動作,但卻彷彿是實際情形般撼動人心。
此外本片拍攝的方式也很特別,導演利用攝影機劇烈地搖晃鏡頭來增加觀眾的臨場感,製造緊張,而且在實際座艙內拍攝,同時也增加了密閉空間的壓迫感。對地面上的描述也較少,大部分的鏡頭都鎖定在機艙內發生的事。
兩相比較之下,兩者都是在還原現場,但前者寫實的畫面,片段、不完整的重演內容,有點類似回憶的方式。紀錄片中的證據不見得客觀,但重點在於釐清真相,因此列舉出許多證據,不論是錄音或是訪談、目擊者口述,雖不一定是可信的資訊,但是真實的成分是較後者高的。而後者,幾乎沒有實際的東西,反而較像是真實故事改編的災難片,劇情從頭到尾連貫不中斷,且拍出地面的情形,觀眾容易融入劇情之中,能深刻體驗當時飛機上的人員,心情轉折起伏,及恐怖事件為人類帶來的震撼。
紀錄片是找尋真相的過程,點燃的只是火苗,而劇情片則有發人深省、引人入勝的力量,但是無論是紀錄片或是劇情片,都各有其主觀意識。而紀錄片和劇情片最大的不同是,紀錄片注重於探討社會問題以及社會教育的功能,並非只是戲劇效果而已。

聯航93與勇氣航班範例1

黃芝嘉

劇情片《聯航93》從乘客知道自己被劫機之後,鏡頭開始不規則晃動、越漸壓迫,到乘客決定聯合起來衝向駕駛室時,簡直晃得令人想吐。很不舒服的畫面呈現,晃動、失去平衡、壓迫....等等。若有坐飛機的經驗,感受過飛機起飛、降落時的壓迫感,想必會對導演的手法感到佩服。雖稱不上身歷其境,但多少能感受當時飛機上乘客們所承受的壓力和驚人的勇氣。
這一部劇情片真的好可怕,像是攝影機真的設在罹難的那架飛機上。經由聲音和影像的結合,雖然是一部戲,卻像真的那樣緊張、那樣痛苦。
稱作紀錄片的《勇氣航班》非常仔細的呈現事件。「仔細」在這部片裡是優點也是缺點,它一五一十將事件的每一個小細節、每一句話,用鏡頭和表演一一紀錄下來。也由於《勇氣航班》必須要仔細的紀錄每個人說的話和做的事,使得影片不緊湊而且不斷重複。看完並不會感到震撼或是感動,就是一個敘述事件的影片。
若《勇氣航班》算是紀錄片的話,真的不知道怎麼需要有「紀錄片」這個類別來分類影片。那架飛機上的乘客已經全數罹難,影片裡飛機上的乘客都是演員,除了罹難者家屬算當事者外,其餘也都是事後做出來的。但如果兩部影片都以劇情片的角度做比較,是不公平的。若就學術用途或是紀錄歷史事件的角度來看,《勇氣航班》仔細的呈現飛機上乘客的對話內容、家屬談話的聲音、乘客座位、美軍的處理、航管局的紀錄....等等,鉅細靡遺紀錄下來,讓以後想了解事件的人或是回顧這段歷史時,能有個依據並且更接近事實。
《聯航93》本身就是劇情片,精采的程度《勇氣航班》是無法比擬的,畢竟是要賣錢的電影作品,搧情和英雄主義的成分多少要有一點。對我來說《聯航93》呈現了當時的感覺,而《勇氣航班》使我認識911那架飛機上發生的事件。
看完這兩部片子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或是深刻的體認,只能就一些畫面上的表現來討論。或許是因為911事件並不是發生在我生活經驗裡的。我沒去過那兩座高樓,也沒去過美國,對美國的印象僅止於好萊塢、迪斯奈。一直到今天,我看著雙子星大樓被兩架飛機撞得冒煙、倒塌的畫面,還覺得它可能是電腦動畫做出來嚇人的。
以我個人的淺見,《勇氣航班》稱不上是紀錄片。說不定可以稱作為「介紹片」,像這類含有戲劇成分的、有演出片段的、介紹一個事件、動物、物品、景點....等等。影片分類也許再加一個介紹片,說不定能更仔細也不會混淆了。